哥伦比亚大学(英语: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通称: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坐落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上城晨边高地的世界顶级私立研究型大学,是美洲大学协会的十四个创会成员之一,及著名体育赛事联盟常春藤盟校的成员,并且是美国第一所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的大学。整个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及芝加哥大学一起被公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三强。哥伦比亚大学被视作世界上最具声望的大学之一。
晨边高地
大多数哥伦比亚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位于纽约市晨边高地的主校区学习——根据塞斯·洛十九世纪晚期的观点,大学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应该可以在一个校园内完成。校园由麦金姆—米德—怀特(McKim, Mead, and White)公司的建筑师们采用布杂风格(Beaux-Arts principles)的设计思路主持设计。校区占地超过六个街区,32英亩(13公顷)。哥伦比亚大学在晨边高地拥有7,800套公寓,用来提供给教职工以及研究生们居住;另外几乎所有的二十余个本科生公寓(包括起初即设计为学生公寓的建筑以及后来改作学生公寓的建筑)都位于校园附近或晨边高地地区。学校拥有发达且历经一个世纪的地下隧道系统,最古老的部分甚至要早于晨边高地的主校区。其中有一些仍然对公众开放,而其余部分则已经被封锁了起来。
通常被称为巴特勒图书馆(Butler Library)的尼古拉斯·穆瑞·巴特勒图书馆(The Nicholas Murray Butler Library)是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系统中最大的单体图书馆,也是学校规模最大的建筑物之一。该图书馆起初是由前校长尼古拉斯·穆瑞·巴特勒提出作为扩展洛氏纪念图书馆的“南馆”(South Hall)建造。图书馆由爱德华·哈克尼斯(Edward Harkness)——他同时也是耶鲁大学住宿学院系统的资助人——资助建造,由巴特勒校长最中意的建筑师詹姆斯·甘博·罗杰斯(James Gamble Rogers)设计。图书馆于1934年建成,并在1948年改名为巴特勒图书馆。图书馆采用新古典式设计。其正面由一排爱奥尼亚式石柱装饰,石柱上方镌刻着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许多伟大作家,哲学家与思想家的姓名,他们中大多数人的作品是选修哥伦比亚学院“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学生的必读书籍。截至2012年,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系统的收藏量已经超越了1,100万,是美国第八大图书馆系统,同时在美国高校图书馆系统收藏量排名中位居第五。其中学校的东亚图书馆(East Asia Library)始建于1902年,是美国东亚研究领域的主要收藏地之一,拥有超过1,000,000册的中文,日文,韩文,藏文,蒙文,满文以及西方语言文献书籍,7,500种期刊,以及55种报纸的馆藏。其中图书馆收藏的第一部中文图书是1902年由清朝慈禧太后赠予的5,044卷《古今图书集成》。在东亚图书馆非开放式的善本特藏书库中还藏有丰富的珍贵资料,如甲骨文,门神年画,日本宫廷戏剧脸谱,以及中国之外的最丰富的谱牒收藏,日本木刻印制品以及江户时代的木刻书籍,以及少量的但极其珍贵的韩国善本书籍收藏。
晨边高地校区的许多建筑被列入了美国国家史迹名录。作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以及校区核心的的洛氏纪念图书馆因其重要的建筑价值被收入该名录。哲学楼(Philosophy Hall)则因为其作为调频收音机发明地的原因被收录。另外一个美国国家历史地标,同时是物理系与天文系所在地的普平楼也被收入了美国国家史迹名录,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铀裂变的实验就是在这里,于丹麦哥本哈根完成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原子分裂的十天后,由恩里科·费米主持进行。
为使校园中央的洛氏图书馆与其前方广场更加协调,麦金姆-米德-怀特公司邀请丹尼尔·切斯特·法兰奇(Daniel Chester French)在洛氏纪念图书馆前方台阶的中心设计了一座名为“母校”的雕像。雕像中的女神身穿学袍,头戴桂冠,于王座之上平视前方。王座扶手的前端是两盏明灯,代表着智慧(Sapientia)与信条(Doctrina)。女神膝上打开的书本象征着知识,一只代表智慧的猫头鹰藏在学袍的褶皱中。女神右手手持一柄由四束麦穗装饰的权杖,权杖顶部的王冠象征着学校初创之时曾为王室特许机构的历史。女神的部分创作原型据说是一位名叫玛丽·劳顿(Mary Lawton)的当地演员。雕像于1903年9月23日以罗伯特·戈莱特(Robert Goelet)先生及其夫人的名义正式赠送给学校。起初雕像的桂冠以金叶覆盖,在1968年哥伦比亚大学学生抗议运动中,一枚炸弹对雕像造成了损坏,不过随后得到了修复。雕像中隐藏的小猫头鹰后来成为了许多哥伦比亚大学校园传说中的主角,最为人熟知的一条是:新生中第一个在雕像中发现这只猫头鹰的人将会成为最优秀的学生,而那些随后找到的男生们将会在学校对面的巴纳德女子学院遇见自己的新娘。
“校园台阶”(The Steps),或者称为“洛氏台阶”(Low Steps)、“城市海滩”(Urban Beach),是一个非常受哥伦比亚大学学生们欢迎的会面地点。这是一段连接校园低地部分(即南校园,South Field)与地势较高部分的大理石台阶。受城市美化运动启发的这一设计为哥伦比亚大学及其附属学院的学生及教职工的日常聚会,活动与大型仪式提供了舒适与宽敞的户外空间。同时麦金姆公司经典的洛氏图书馆正面设计是十九世纪晚期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的一个缩影。作为洛氏图书馆的入口,庄重的古典风格石柱和门廊无不显示其装饰建筑的重要性。气候温暖宜人的时候,洛氏台阶经常成为学生们享受日光浴,午餐与玩飞盘的理想去处。
其他校区
2007年4月,大学购买了位于晨边高地校区以北曼哈顿维尔的一个工业区超过三分之二,约17英亩(6.9公顷)的土地。这块从125街延伸至133街的新校区计划容纳哥伦比亚大学的商学院(Business School),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SIPA),以及主要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例如帕金森氏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莫蒂默·B·扎克曼心智、大脑与行为研究学会(Mortimer B. Zuckerman Mind Brain Behavior Institute)。这一涉及70亿美元资金的扩展计划包括拆毁除三处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以外的所有建筑,清除区域内所有的轻工业和仓库,以及重新安置132幢公寓的租户,最后这一区域将为哥伦比亚大学增加6,800,000平方英尺(630,000平方米)的校园面积。但基于从财产保护、公平交换土地到维护居民权的许多理由,西哈勒姆(West Harlem)区的社区活动团体反对大学的这一扩张计划。随后举行的听证会听取了周围社区的反对意见。后来,纽约州的帝国州发展公司(Empire State Development Corporation)通过表明曼哈顿维尔地区的萧条现状获得了该地块的使用权,并且在2008年12月得到了政府部门给予的,为了发展公共事业使用私人财产的权利。2009年5月20日,纽约州公共机构管理理事会(New York State Public Authorities Control Board)批准了学校在曼哈顿维尔的扩大计划。2016年10月24日,新校区举行了落成典礼,同时莫蒂默·B·扎克曼心智、大脑与行为研究学会与伦费斯特艺术中心(Lenfest Center for the Arts)也正式开始向校区内首座建筑,杰罗姆·L·格林科学中心(Jerome L. Greene Science Center)进行搬迁。杰罗姆·L·格林科学中心预计于2017年春正式运营。纽约基督教长老宗医院(New York-Presbyterian Hospital)是一所同时附属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和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医疗机构。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美国2009年最佳医院排名”,她的总排名为第六名,在高校医院的排名中列第三名。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与纽约州精神病学研究所(New York State Psychiatric Institute)有战略合作关系,并且有其他十九所美国医院以及四所位于海外的医院附属于哥伦比亚大学。学校与健康相关的学院均位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Columbi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她占地20英亩(8.1公顷),位于华盛顿高地附近,与晨边高地主校区相隔50个街区。其他通过纽约基督教长老宗医院附属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还包括在曼哈顿的佩恩·惠特尼门诊部(Payne Whitney Clinic),以及位于纽约州白原(White Plains)的佩恩·惠特尼·温彻斯特(Payne Whitney Westchester)精神病学研究所。在曼哈顿的北端,因伍德(Inwood)附近,哥伦比亚大学拥有占地26英亩(11公顷)的贝克尔运动综合中心(Baker Athletics Complex),其中包括了劳伦斯·A·韦恩运动场(Lawrence A. Wien Stadium),以及野外运动,室外田径和网球的相关运动设施。大学的第三个校区是位于哈德逊河(Hudson River)西岸,占地157英亩(64公顷)的拉蒙特-多赫提地质观测站(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以及位于纽约州帕利赛德(Palisade)的地质研究所。第四个校区是坐落于纽约州欧文顿(Irvington),面积60英亩(24公顷)的内维斯实验室(Nevis Laboratories)。该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粒子物理与运动物理。此外学校在巴黎的雷德楼(Reid Hall)还有一块远离本土的教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