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史
1859年,一份有关在新填海土地后湾区兴建一所文理学院的建议书遭马萨诸塞州议会否决。
威廉·巴顿·罗杰斯随后草议成立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法团校董会,有关文件在1861年4月10日获得州长的签名批核。这位弗吉尼亚大学的教授希望建立一所专科学府,以配合国内一日千里的科技发展。纯专业学院不是他想要的类型,他认为博雅教育为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他在草议中写道:“以我之见,理工学校唯一且真正的价值在于教学。这不是指那些可在工作坊中学到的琐碎细节或文艺批判,而是那些对自然万物提供合理解释的基础科学原则。”
罗杰斯采纳了德国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提倡教研并重。教职员除了进行研究外,他们还会向学生提供讲堂及实验室教学。
#早期发展
就在有关草议获批两天后,美国内战的第一场战役就展开了。为时数年的战争使学校的教研工作延误。1865年,马萨诸塞理工正式在位于波士顿的校园内开班。这所新院校的使命合乎《土地拨赠法案》的要求,故获赠地作进一步发展。1866年,由土地销售带来的利益使学校得以在后湾区发展。
“波士顿理工”为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非正式别称。大学采用欧洲理工大学的模式办学,早期比较重视实验教学。虽一直受到财政问题困扰,但在弗朗西·斯亚玛撒·沃克的带领下,学校还是在19世纪最后的20年里不断成长,继而开办电子、化学、海洋及洁净工程学,并兴建了新的教学大楼,亦吸纳了更多学生。
大学课程渐趋职业导向,教学内容少了一些理论科学。可是,这所年轻的学府仍面临财政危机,并受到管理层的关注。在这“波士顿理工”的岁月里,学校的前教职员、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查尔斯·艾略特曾六度建议将马萨诸塞理工并入当时哈佛学院的劳伦斯科学院。位于狭窄的后湾区的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无法负担进一步的校园扩展费用,而学生的人数却不断上升,使之日趋拥挤。学校急需基金或捐款以维持正常运作。最终,校方在师生、校友的强烈反对下接受了与哈佛合并的邀请,1917年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以反大学垄断的理由禁止了此举,结束了这场“合并风波”。
1916年,马萨诸塞理工学院迁移至查尔斯河剑桥市的岸边,沿岸伸延逾1英里(1.6千米),此为填海土地。这充满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新理工”校园,由建筑师威廉·W·博斯沃思设计,受惠于一位匿名“好心人”的捐助,这位先生自1912年起便一直向校方提供资金。1920年1月,这位“好心人”的身份曝光——是来自纽约州罗切斯特市的工业家乔治·伊士曼。他发明了新的电影制作及编辑方法,并成立了伊士曼柯达公司。1912至1920年期间,伊士曼向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提供了两千万美金(现值两亿三千多万)的现钞及柯达的股票。
#课程重整
上世纪三十年代,校长卡尔·泰勒·康普顿及副校长(职位等同教务长)万尼瓦尔·布什重新提倡纯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的重要性,并减少了职业训练成分。与常春藤盟校不同,马萨诸塞理工的学生主要来自中产阶层,学校的经费多来自学费而非捐款回赠。大学最终于1934年获选入美国学院与大学协会。
根据1949年的路易斯委员会报告,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仍被广泛认为是一所职业导向学校”,这亦是委员会希望改善的“不太合理之现象”。有关委员会全面地研究了学校的本科课程,建议校方提升多元性,并避免让工程学或政府津贴的研究项目过于远离文理学。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院及斯隆管理学院均于1950年成立,与发展完善的理学院及工程学院互相竞争。本被边缘化的经济、管理、政治、语言学系开始力争上游,并吸引了在学界广受尊重的教授前来授课,更开办了研究生课程。霍华德·韦斯利·约翰逊(1966年)及杰罗姆·威斯纳(1980年)任职校长期间,学校进一步强调人文的重要性,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院得以继续发展。
#近年要事
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亦与数码年代的发展息息相关。除了现代电子计算机及电子计算机网络的先驱,大学的电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及铁路技术部还研发了一些早期的电子游戏(例如“太空之战”),并创造了现代黑客的行话文件。除此,不少电脑技术机构均起源于马萨诸塞理工学院,这包括了八十年代由理查德·斯托曼建立的“GNU计划”及后来的自由软件基金会,1985年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与杰罗姆·威斯纳创办的媒体实验室,1994年由蒂姆·伯纳斯-李建立的标准组织万维网联盟,2002年开设的开放课程软件,2005年创立的“一童一电脑”计划等。
大学分别在1976及1989年获赋予“海洋资助大学”与“太空资助大学”的衔头,获给予支援进行海洋科学及航空与航天的研究工作。虽然政府的资助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有所减少,但校方发动了几次筹款活动,效果不俗。学校增蒂姆了西部校园新宿舍与体育设施,东北角的生物学、脑与认知科学、遗传学、生物技术及癌症研究中心,瓦萨街的史塔特科技中心等“外景”建筑,及唐氏管理学教育中心。千禧后,媒体实验室、斯隆学院东部校园及西北研究生宿舍均获得扩建。2006年,校长霍克菲尔德成立了马萨诸塞理工能源研究协会。此乃跨学科机构,旨在探索由能源消耗所带来的挑战及解决办法。
2001年,受到支持开放资源运动的启发,马萨诸塞理工创立了开放式课程网页,作为放置免费公开课堂笔记、问题集、课程大纲、测考试题及网上讲堂的平台(惟不设任何课程认证)。虽然经费庞大,但有关计划的规模不跌反升,不少其他大学自2005年起纷纷加入。发展至今,已有逾250所教育机构为此计划的成员,有关物资共有六种语言版本。2011年,马萨诸塞理工宣布给予完成名为“MITx”网上课程的用户相关证书(但非为学分或学位性质),有意者需缴付学费,价钱适中。支援“MITx”的“edX”平台由马萨诸塞理工与哈佛大学一同研发(哈佛亦有自己的“Harvardx”系统)。已有不少其他大学通过“edX”上载自己的开放资源。
2013年4月,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事发三天后,马萨诸塞理工警卫肖恩·科利尔被疑犯开枪射死。大规模的搜捕行动因而展开,校园及波士顿市中心被封锁了一天。共有逾一万人参与了一周后的科利尔悼念活动,出席者包括了上千名来自新英格兰及加拿大地区的警员。2013年11月25日,马萨诸塞理工宣布开设年度的科利尔奖章,用以表扬“那些能体现科利尔警员的素养与精神的人”,奖项“不受职业所限”,“促进社区沟通并具一贯、无私的博爱精神”为获奖的准则。
二、校训
Mind and hand. (理论与实践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