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3

学校类型:

综合大学

学校性质:

私立

学校位置:

马萨诸塞州

建校时间:

1745

所属地区:

新英格兰地区

  • 校史校训
  • 校园介绍
  • 学院介绍
  • 校友介绍

一、校史

1859年,一份有关在新填海土地后湾区兴建一所文理学院的建议书遭马萨诸塞州议会否决。

威廉·巴顿·罗杰斯随后草议成立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法团校董会,有关文件在1861年4月10日获得州长的签名批核。这位弗吉尼亚大学的教授希望建立一所专科学府,以配合国内一日千里的科技发展。纯专业学院不是他想要的类型,他认为博雅教育为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他在草议中写道:“以我之见,理工学校唯一且真正的价值在于教学。这不是指那些可在工作坊中学到的琐碎细节或文艺批判,而是那些对自然万物提供合理解释的基础科学原则。”

罗杰斯采纳了德国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提倡教研并重。教职员除了进行研究外,他们还会向学生提供讲堂及实验室教学。

#早期发展

就在有关草议获批两天后,美国内战的第一场战役就展开了。为时数年的战争使学校的教研工作延误。1865年,马萨诸塞理工正式在位于波士顿的校园内开班。这所新院校的使命合乎《土地拨赠法案》的要求,故获赠地作进一步发展。1866年,由土地销售带来的利益使学校得以在后湾区发展。

“波士顿理工”为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非正式别称。大学采用欧洲理工大学的模式办学,早期比较重视实验教学。虽一直受到财政问题困扰,但在弗朗西·斯亚玛撒·沃克的带领下,学校还是在19世纪最后的20年里不断成长,继而开办电子、化学、海洋及洁净工程学,并兴建了新的教学大楼,亦吸纳了更多学生。

大学课程渐趋职业导向,教学内容少了一些理论科学。可是,这所年轻的学府仍面临财政危机,并受到管理层的关注。在这“波士顿理工”的岁月里,学校的前教职员、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查尔斯·艾略特曾六度建议将马萨诸塞理工并入当时哈佛学院的劳伦斯科学院。位于狭窄的后湾区的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无法负担进一步的校园扩展费用,而学生的人数却不断上升,使之日趋拥挤。学校急需基金或捐款以维持正常运作。最终,校方在师生、校友的强烈反对下接受了与哈佛合并的邀请,1917年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以反大学垄断的理由禁止了此举,结束了这场“合并风波”。

1916年,马萨诸塞理工学院迁移至查尔斯河剑桥市的岸边,沿岸伸延逾1英里(1.6千米),此为填海土地。这充满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新理工”校园,由建筑师威廉·W·博斯沃思设计,受惠于一位匿名“好心人”的捐助,这位先生自1912年起便一直向校方提供资金。1920年1月,这位“好心人”的身份曝光——是来自纽约州罗切斯特市的工业家乔治·伊士曼。他发明了新的电影制作及编辑方法,并成立了伊士曼柯达公司。1912至1920年期间,伊士曼向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提供了两千万美金(现值两亿三千多万)的现钞及柯达的股票。

#课程重整

上世纪三十年代,校长卡尔·泰勒·康普顿及副校长(职位等同教务长)万尼瓦尔·布什重新提倡纯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的重要性,并减少了职业训练成分。与常春藤盟校不同,马萨诸塞理工的学生主要来自中产阶层,学校的经费多来自学费而非捐款回赠。大学最终于1934年获选入美国学院与大学协会。

根据1949年的路易斯委员会报告,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仍被广泛认为是一所职业导向学校”,这亦是委员会希望改善的“不太合理之现象”。有关委员会全面地研究了学校的本科课程,建议校方提升多元性,并避免让工程学或政府津贴的研究项目过于远离文理学。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院及斯隆管理学院均于1950年成立,与发展完善的理学院及工程学院互相竞争。本被边缘化的经济、管理、政治、语言学系开始力争上游,并吸引了在学界广受尊重的教授前来授课,更开办了研究生课程。霍华德·韦斯利·约翰逊(1966年)及杰罗姆·威斯纳(1980年)任职校长期间,学校进一步强调人文的重要性,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院得以继续发展。

#近年要事

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亦与数码年代的发展息息相关。除了现代电子计算机及电子计算机网络的先驱,大学的电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及铁路技术部还研发了一些早期的电子游戏(例如“太空之战”),并创造了现代黑客的行话文件。除此,不少电脑技术机构均起源于马萨诸塞理工学院,这包括了八十年代由理查德·斯托曼建立的“GNU计划”及后来的自由软件基金会,1985年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与杰罗姆·威斯纳创办的媒体实验室,1994年由蒂姆·伯纳斯-李建立的标准组织万维网联盟,2002年开设的开放课程软件,2005年创立的“一童一电脑”计划等。

大学分别在1976及1989年获赋予“海洋资助大学”与“太空资助大学”的衔头,获给予支援进行海洋科学及航空与航天的研究工作。虽然政府的资助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有所减少,但校方发动了几次筹款活动,效果不俗。学校增蒂姆了西部校园新宿舍与体育设施,东北角的生物学、脑与认知科学、遗传学、生物技术及癌症研究中心,瓦萨街的史塔特科技中心等“外景”建筑,及唐氏管理学教育中心。千禧后,媒体实验室、斯隆学院东部校园及西北研究生宿舍均获得扩建。2006年,校长霍克菲尔德成立了马萨诸塞理工能源研究协会。此乃跨学科机构,旨在探索由能源消耗所带来的挑战及解决办法。

2001年,受到支持开放资源运动的启发,马萨诸塞理工创立了开放式课程网页,作为放置免费公开课堂笔记、问题集、课程大纲、测考试题及网上讲堂的平台(惟不设任何课程认证)。虽然经费庞大,但有关计划的规模不跌反升,不少其他大学自2005年起纷纷加入。发展至今,已有逾250所教育机构为此计划的成员,有关物资共有六种语言版本。2011年,马萨诸塞理工宣布给予完成名为“MITx”网上课程的用户相关证书(但非为学分或学位性质),有意者需缴付学费,价钱适中。支援“MITx”的“edX”平台由马萨诸塞理工与哈佛大学一同研发(哈佛亦有自己的“Harvardx”系统)。已有不少其他大学通过“edX”上载自己的开放资源。

2013年4月,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事发三天后,马萨诸塞理工警卫肖恩·科利尔被疑犯开枪射死。大规模的搜捕行动因而展开,校园及波士顿市中心被封锁了一天。共有逾一万人参与了一周后的科利尔悼念活动,出席者包括了上千名来自新英格兰及加拿大地区的警员。2013年11月25日,马萨诸塞理工宣布开设年度的科利尔奖章,用以表扬“那些能体现科利尔警员的素养与精神的人”,奖项“不受职业所限”,“促进社区沟通并具一贯、无私的博爱精神”为获奖的准则。

 

二、校训

Mind and hand. (理论与实践并重)

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占地168-英亩(68.0-公顷)的校园坐落于查尔斯河以北一英里的剑桥市,由马萨诸塞大道分为东西两区。不少的学生宿舍及活动设施位于西面,而多数的学术大楼则在东面。沿着马萨诸塞大道而起的七号大楼被认为是无尽长廊及整所学府的入口。哈佛大桥是最为靠近的桥梁,此桥以斯穆特(非正规单位)划结,是马萨诸塞理工学生的恶作剧之一。马萨诸塞湾红线铁路肯德尔/马萨诸塞理工站位于肯德尔广场校园的东北边界。马萨诸塞理工校园周围高科技公司林立,它们有的为现代化办公大楼,也有的为重建的工业大厦。除此,也能找到具不同楼价的住宅社区。

每一栋大楼都有一个编号(前面或有“W”、“N”、“E”或“NW”四个用以标示方位的英文字母),亦有自己的名称。一般而言,人们多以编号称呼学术或办公大楼,名称称呼学生宿舍。编号大致是按照每座大楼面世的先后次序,以及它们与中央校园麦克劳林建筑群的距离分配。除了地面走道,地下也有不少连接各个大楼的隧道,方便人们躲开恶劣天气。

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校园核能研究反应堆为全美最强烈的大学核反应堆之一。不过,此设施因非常接近民居而惹来了一些争议。校方一再强调,有关设施的保安系统非常完善,不会有安全问题。1999年,比尔·盖茨向马萨诸塞理工捐助了两千万美金建造名为“威廉·H·盖茨大楼”的电脑实验室,此建筑物由弗兰克·盖里设计。虽然微软公司亦曾向校方提供捐款,但这是比尔·盖茨首次以私人名誉提供资金。其他著名校园建筑包括了加压风洞及船模水池,用以测试海上船只或设备模型。

马萨诸塞理工的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园(面积达9,400,000平方英尺(870,000平方米))。此系统于2005年面世,共有近三千个连接点。

马萨诸塞理工建筑与规划学院是全美第一所建筑学院,一直以来设计了不少风格前卫的建筑物。第一批建于剑桥校园的大楼常被称之为“麦克劳林建筑群”,因它们是在校长理查德·科伯尔尼·麦克劳林的监督下完工。这些由建筑学大师威廉·W·博斯沃思设计的大楼,是全美第一批以钢筋混凝土建成的非工业建筑物。博斯沃思的设计灵感来自二十世纪初的城市美化运动,并参照了万神庙的风格建造内含巴克工程学图书馆的大圆顶。大圆顶面向每年毕业典礼的举办地点——基利安阁。周边的石灰石大楼刻有一些重要的科学家与哲学家之名。

阿尔瓦尔·阿尔托所设计的巴克舍(1947年)、埃罗·沙里宁的马萨诸塞理工教堂与克雷斯吉礼堂(1955年)、贝聿铭的格林大楼、德雷福斯、朗多、威斯纳大楼均获誉为是二战后现代化建筑风格的标杆。另一些诸如弗兰克·盖里的史塔特科技中心、史蒂芬·霍尔的西蒙斯舍堂(2002年)、查尔斯·科雷亚的四十六号大楼(2005年)、槙文彦的媒体实验室等更为现代化的建筑物,与波士顿区内的大片古典式建筑大有不同。它们常获称之为“星级建筑”;不过,2010年的《普林斯顿评论》却将之列入二十所“校园拥挤、不堪入目或两者兼备”的名单之中。


1、建筑及城市规划学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 Planning):

建筑学、城市研究与规划、媒体实验室

2、工程学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航空太空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电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等

3、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School of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人类学、比较媒体研究、经济学、文学、历史学、语言学、哲学、音乐与戏剧艺术、政治学等等

4、斯隆管理学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5、理学院(School of Science):

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脑与认知科学、地球科学(包括大气科学和行星科学)

6、施瓦茨曼计算机学院(Schwarzman College of Computing)



截至2014年,共有逾30位诺贝尔获奖者、47位罗德学者、61位马歇尔奖学金得主为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校友。

著名政界人物包括: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马萨诸塞州第一国会选区代表约翰·奥利弗、加州第十三国会选区代表彼得·斯塔克、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劳伦斯·萨默斯、前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克里斯蒂娜·罗默、伊朗外交部长阿里·阿克巴尔·萨利希、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欧洲中央银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印度储备银行拉古拉姆·拉詹、外交及联邦事务大臣戴维·米利班德、希腊总理卢卡斯·帕帕季莫斯、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伊拉克部长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沙拉比。

马萨诸塞理工一众校友亦创办了不少著名公司:英特尔(罗伯特·诺伊斯)、麦克唐纳飞行器公司(詹姆斯·史密斯·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老唐纳德·威尔士·道格拉斯)、3Com(罗伯特·梅特卡夫)、得州仪器(塞西尔·霍华德·格林)、高通公司(安德鲁·维特比)、博士音响(阿马尔·百色)、科氏工业集团(弗雷德·C·科赫)、罗克韦尔(威拉德·罗克韦尔)、基因泰克(罗伯特·A·斯旺森)、Dropbox(德鲁·休斯敦)及金宝汤公司(约翰·汤普森·多兰斯)。《卫报》指:“一项调查显示马萨诸塞理工校友创办了25,800间公司,雇佣了三百万人。这些公司每年利润总值1.9兆美金,若马萨诸塞理工是一个国家的话,那么它会是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

逾三分一的美国载人航天飞行计划的太空人曾于马萨诸塞理工接受教育(包括阿波羅11号登月艇机师巴兹·艾德灵),人数为各大高校(除美国联邦军事院校外)之最。校友兼前教职员钱学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火箭科技发展的先驱。

其他范畴的著名人物包括了作家休·洛夫廷、雕塑家丹尼尔·切斯特、波士顿乐队的吉他手汤姆·肖尔茨、英国广播公司及独立电视新闻政治顾问大卫·沃尔特、《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兼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钟形曲线:美国社会中的智力与阶层结构》作者查尔斯·默里、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建筑师卡斯·吉尔伯特、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师贝聿铭与戈登邦·沙夫特。


校史校训

校园介绍

学院介绍

校友介绍

校历校训:

一、校史

1859年,一份有关在新填海土地后湾区兴建一所文理学院的建议书遭马萨诸塞州议会否决。

威廉·巴顿·罗杰斯随后草议成立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法团校董会,有关文件在1861年4月10日获得州长的签名批核。这位弗吉尼亚大学的教授希望建立一所专科学府,以配合国内一日千里的科技发展。纯专业学院不是他想要的类型,他认为博雅教育为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他在草议中写道:“以我之见,理工学校唯一且真正的价值在于教学。这不是指那些可在工作坊中学到的琐碎细节或文艺批判,而是那些对自然万物提供合理解释的基础科学原则。”

罗杰斯采纳了德国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提倡教研并重。教职员除了进行研究外,他们还会向学生提供讲堂及实验室教学。

#早期发展

就在有关草议获批两天后,美国内战的第一场战役就展开了。为时数年的战争使学校的教研工作延误。1865年,马萨诸塞理工正式在位于波士顿的校园内开班。这所新院校的使命合乎《土地拨赠法案》的要求,故获赠地作进一步发展。1866年,由土地销售带来的利益使学校得以在后湾区发展。

“波士顿理工”为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非正式别称。大学采用欧洲理工大学的模式办学,早期比较重视实验教学。虽一直受到财政问题困扰,但在弗朗西·斯亚玛撒·沃克的带领下,学校还是在19世纪最后的20年里不断成长,继而开办电子、化学、海洋及洁净工程学,并兴建了新的教学大楼,亦吸纳了更多学生。

大学课程渐趋职业导向,教学内容少了一些理论科学。可是,这所年轻的学府仍面临财政危机,并受到管理层的关注。在这“波士顿理工”的岁月里,学校的前教职员、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查尔斯·艾略特曾六度建议将马萨诸塞理工并入当时哈佛学院的劳伦斯科学院。位于狭窄的后湾区的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无法负担进一步的校园扩展费用,而学生的人数却不断上升,使之日趋拥挤。学校急需基金或捐款以维持正常运作。最终,校方在师生、校友的强烈反对下接受了与哈佛合并的邀请,1917年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以反大学垄断的理由禁止了此举,结束了这场“合并风波”。

1916年,马萨诸塞理工学院迁移至查尔斯河剑桥市的岸边,沿岸伸延逾1英里(1.6千米),此为填海土地。这充满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新理工”校园,由建筑师威廉·W·博斯沃思设计,受惠于一位匿名“好心人”的捐助,这位先生自1912年起便一直向校方提供资金。1920年1月,这位“好心人”的身份曝光——是来自纽约州罗切斯特市的工业家乔治·伊士曼。他发明了新的电影制作及编辑方法,并成立了伊士曼柯达公司。1912至1920年期间,伊士曼向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提供了两千万美金(现值两亿三千多万)的现钞及柯达的股票。

#课程重整

上世纪三十年代,校长卡尔·泰勒·康普顿及副校长(职位等同教务长)万尼瓦尔·布什重新提倡纯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的重要性,并减少了职业训练成分。与常春藤盟校不同,马萨诸塞理工的学生主要来自中产阶层,学校的经费多来自学费而非捐款回赠。大学最终于1934年获选入美国学院与大学协会。

根据1949年的路易斯委员会报告,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仍被广泛认为是一所职业导向学校”,这亦是委员会希望改善的“不太合理之现象”。有关委员会全面地研究了学校的本科课程,建议校方提升多元性,并避免让工程学或政府津贴的研究项目过于远离文理学。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院及斯隆管理学院均于1950年成立,与发展完善的理学院及工程学院互相竞争。本被边缘化的经济、管理、政治、语言学系开始力争上游,并吸引了在学界广受尊重的教授前来授课,更开办了研究生课程。霍华德·韦斯利·约翰逊(1966年)及杰罗姆·威斯纳(1980年)任职校长期间,学校进一步强调人文的重要性,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院得以继续发展。

#近年要事

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亦与数码年代的发展息息相关。除了现代电子计算机及电子计算机网络的先驱,大学的电子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及铁路技术部还研发了一些早期的电子游戏(例如“太空之战”),并创造了现代黑客的行话文件。除此,不少电脑技术机构均起源于马萨诸塞理工学院,这包括了八十年代由理查德·斯托曼建立的“GNU计划”及后来的自由软件基金会,1985年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与杰罗姆·威斯纳创办的媒体实验室,1994年由蒂姆·伯纳斯-李建立的标准组织万维网联盟,2002年开设的开放课程软件,2005年创立的“一童一电脑”计划等。

大学分别在1976及1989年获赋予“海洋资助大学”与“太空资助大学”的衔头,获给予支援进行海洋科学及航空与航天的研究工作。虽然政府的资助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有所减少,但校方发动了几次筹款活动,效果不俗。学校增蒂姆了西部校园新宿舍与体育设施,东北角的生物学、脑与认知科学、遗传学、生物技术及癌症研究中心,瓦萨街的史塔特科技中心等“外景”建筑,及唐氏管理学教育中心。千禧后,媒体实验室、斯隆学院东部校园及西北研究生宿舍均获得扩建。2006年,校长霍克菲尔德成立了马萨诸塞理工能源研究协会。此乃跨学科机构,旨在探索由能源消耗所带来的挑战及解决办法。

2001年,受到支持开放资源运动的启发,马萨诸塞理工创立了开放式课程网页,作为放置免费公开课堂笔记、问题集、课程大纲、测考试题及网上讲堂的平台(惟不设任何课程认证)。虽然经费庞大,但有关计划的规模不跌反升,不少其他大学自2005年起纷纷加入。发展至今,已有逾250所教育机构为此计划的成员,有关物资共有六种语言版本。2011年,马萨诸塞理工宣布给予完成名为“MITx”网上课程的用户相关证书(但非为学分或学位性质),有意者需缴付学费,价钱适中。支援“MITx”的“edX”平台由马萨诸塞理工与哈佛大学一同研发(哈佛亦有自己的“Harvardx”系统)。已有不少其他大学通过“edX”上载自己的开放资源。

2013年4月,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事发三天后,马萨诸塞理工警卫肖恩·科利尔被疑犯开枪射死。大规模的搜捕行动因而展开,校园及波士顿市中心被封锁了一天。共有逾一万人参与了一周后的科利尔悼念活动,出席者包括了上千名来自新英格兰及加拿大地区的警员。2013年11月25日,马萨诸塞理工宣布开设年度的科利尔奖章,用以表扬“那些能体现科利尔警员的素养与精神的人”,奖项“不受职业所限”,“促进社区沟通并具一贯、无私的博爱精神”为获奖的准则。

 

二、校训

Mind and hand. (理论与实践并重)

校园介绍:

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占地168-英亩(68.0-公顷)的校园坐落于查尔斯河以北一英里的剑桥市,由马萨诸塞大道分为东西两区。不少的学生宿舍及活动设施位于西面,而多数的学术大楼则在东面。沿着马萨诸塞大道而起的七号大楼被认为是无尽长廊及整所学府的入口。哈佛大桥是最为靠近的桥梁,此桥以斯穆特(非正规单位)划结,是马萨诸塞理工学生的恶作剧之一。马萨诸塞湾红线铁路肯德尔/马萨诸塞理工站位于肯德尔广场校园的东北边界。马萨诸塞理工校园周围高科技公司林立,它们有的为现代化办公大楼,也有的为重建的工业大厦。除此,也能找到具不同楼价的住宅社区。

每一栋大楼都有一个编号(前面或有“W”、“N”、“E”或“NW”四个用以标示方位的英文字母),亦有自己的名称。一般而言,人们多以编号称呼学术或办公大楼,名称称呼学生宿舍。编号大致是按照每座大楼面世的先后次序,以及它们与中央校园麦克劳林建筑群的距离分配。除了地面走道,地下也有不少连接各个大楼的隧道,方便人们躲开恶劣天气。

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校园核能研究反应堆为全美最强烈的大学核反应堆之一。不过,此设施因非常接近民居而惹来了一些争议。校方一再强调,有关设施的保安系统非常完善,不会有安全问题。1999年,比尔·盖茨向马萨诸塞理工捐助了两千万美金建造名为“威廉·H·盖茨大楼”的电脑实验室,此建筑物由弗兰克·盖里设计。虽然微软公司亦曾向校方提供捐款,但这是比尔·盖茨首次以私人名誉提供资金。其他著名校园建筑包括了加压风洞及船模水池,用以测试海上船只或设备模型。

马萨诸塞理工的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园(面积达9,400,000平方英尺(870,000平方米))。此系统于2005年面世,共有近三千个连接点。

马萨诸塞理工建筑与规划学院是全美第一所建筑学院,一直以来设计了不少风格前卫的建筑物。第一批建于剑桥校园的大楼常被称之为“麦克劳林建筑群”,因它们是在校长理查德·科伯尔尼·麦克劳林的监督下完工。这些由建筑学大师威廉·W·博斯沃思设计的大楼,是全美第一批以钢筋混凝土建成的非工业建筑物。博斯沃思的设计灵感来自二十世纪初的城市美化运动,并参照了万神庙的风格建造内含巴克工程学图书馆的大圆顶。大圆顶面向每年毕业典礼的举办地点——基利安阁。周边的石灰石大楼刻有一些重要的科学家与哲学家之名。

阿尔瓦尔·阿尔托所设计的巴克舍(1947年)、埃罗·沙里宁的马萨诸塞理工教堂与克雷斯吉礼堂(1955年)、贝聿铭的格林大楼、德雷福斯、朗多、威斯纳大楼均获誉为是二战后现代化建筑风格的标杆。另一些诸如弗兰克·盖里的史塔特科技中心、史蒂芬·霍尔的西蒙斯舍堂(2002年)、查尔斯·科雷亚的四十六号大楼(2005年)、槙文彦的媒体实验室等更为现代化的建筑物,与波士顿区内的大片古典式建筑大有不同。它们常获称之为“星级建筑”;不过,2010年的《普林斯顿评论》却将之列入二十所“校园拥挤、不堪入目或两者兼备”的名单之中。


学院介绍:

1、建筑及城市规划学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 Planning):

建筑学、城市研究与规划、媒体实验室

2、工程学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航空太空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电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等

3、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School of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人类学、比较媒体研究、经济学、文学、历史学、语言学、哲学、音乐与戏剧艺术、政治学等等

4、斯隆管理学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5、理学院(School of Science):

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脑与认知科学、地球科学(包括大气科学和行星科学)

6、施瓦茨曼计算机学院(Schwarzman College of Computing)



校友介绍:

截至2014年,共有逾30位诺贝尔获奖者、47位罗德学者、61位马歇尔奖学金得主为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校友。

著名政界人物包括: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马萨诸塞州第一国会选区代表约翰·奥利弗、加州第十三国会选区代表彼得·斯塔克、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劳伦斯·萨默斯、前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克里斯蒂娜·罗默、伊朗外交部长阿里·阿克巴尔·萨利希、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欧洲中央银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印度储备银行拉古拉姆·拉詹、外交及联邦事务大臣戴维·米利班德、希腊总理卢卡斯·帕帕季莫斯、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伊拉克部长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沙拉比。

马萨诸塞理工一众校友亦创办了不少著名公司:英特尔(罗伯特·诺伊斯)、麦克唐纳飞行器公司(詹姆斯·史密斯·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老唐纳德·威尔士·道格拉斯)、3Com(罗伯特·梅特卡夫)、得州仪器(塞西尔·霍华德·格林)、高通公司(安德鲁·维特比)、博士音响(阿马尔·百色)、科氏工业集团(弗雷德·C·科赫)、罗克韦尔(威拉德·罗克韦尔)、基因泰克(罗伯特·A·斯旺森)、Dropbox(德鲁·休斯敦)及金宝汤公司(约翰·汤普森·多兰斯)。《卫报》指:“一项调查显示马萨诸塞理工校友创办了25,800间公司,雇佣了三百万人。这些公司每年利润总值1.9兆美金,若马萨诸塞理工是一个国家的话,那么它会是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

逾三分一的美国载人航天飞行计划的太空人曾于马萨诸塞理工接受教育(包括阿波羅11号登月艇机师巴兹·艾德灵),人数为各大高校(除美国联邦军事院校外)之最。校友兼前教职员钱学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火箭科技发展的先驱。

其他范畴的著名人物包括了作家休·洛夫廷、雕塑家丹尼尔·切斯特、波士顿乐队的吉他手汤姆·肖尔茨、英国广播公司及独立电视新闻政治顾问大卫·沃尔特、《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兼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钟形曲线:美国社会中的智力与阶层结构》作者查尔斯·默里、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建筑师卡斯·吉尔伯特、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师贝聿铭与戈登邦·沙夫特。


添加小助手微信

领取备考资料,获取活动通知,直播、优惠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