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啄木鸟教育,美国留学解决方案提供者!

白图
高中留学 留学动态 留学指南 文书面试 留学费用 高中排名 留学签证 留学条件 海外生活 家长必读 行前准备 成功案例 | 活动 美高暑期课程 课外活动项目

“虎妈”在美激起文化忧虑

2015-07-17来源: 网易教育浏览量:
分享到:
“虎妈”在美激起文化忧虑

  “虎妈”蔡美儿在其2007年的图书签售会上

  她让美国人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做好准备,无法在全球竞争中生存

  默默

  她属虎,自称“虎妈”,是美国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自1月8日美国《华尔街日报》以《为何中国母亲更胜一筹》(Why Chinese Mothers Are Superior)为题,刊登了其新书《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的节选后,蔡美儿(Amy Chua)这位华裔女教授就把美国教育界搅了个天翻地覆。连日来,由“虎妈”故事引发的有关中美教育方法的争议在美不断发酵,并随着其登上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而达到了高潮。

  虎威震惊美国

  “虎妈”的虎威究竟何在?且看《虎妈战歌》。在这本书中,蔡美儿描述的“虎”门家规包括: 不准在外过夜;不准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不准参加学校的演出;不准抱怨没参加学校的演出;不准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不准自己选择课外活动;所有功课必须拿A;除了体育与话剧课之外,其他科目必须全班第一;不准练习钢琴和小提琴以外的乐器;不准不练钢琴及小提琴。

  “虎妈”的虎威还远不止这些。据美国媒体报道,有一次蔡美儿过生日,她觉得两个女儿(当时分别年仅7岁和4岁)制作的贺卡不够精美,便拒绝接受,并要求她们重做;为了逼二女儿练好一段钢琴曲,蔡美儿竟威胁孩子,如不好好练,就要把她的玩具一件件捐出去,并且不准她上厕所;有一次女儿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只得了第二,排在一位韩国孩子之后,蔡美儿便强迫她每晚做2000道数学题,直到重新拿回第一为止;大女儿有一次对人没有礼貌,她便骂女儿是garbage (垃圾)。蔡美儿说,她不像美国家长那样,担心伤害孩子的自尊。

  蔡美儿说,“回想起来,这些教育方法似乎有些极端。但话又说回来,它们都很奏效”。在她严厉苛刻的“棍棒”之下,两个女儿门门功课都是A,大女儿索菲亚14岁就登上了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

  《虎妈战歌》节选刊登后不到3天,《华尔街日报》官网上就有3000多条评论;facebook也出现了约10万条评论。与 “虎妈”有关的博客条目更是不计其数。美国之音报道说,两个多星期以来,几乎每天都有媒体刊登文章对蔡美儿进行声讨。

  成功的标准不是单一的

  在美国之音的报道中,俄勒冈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勇教授谈到东西方对教育在文化上的不同认识,是美国社会对蔡美儿高压式育儿法持批评态度的主要原因,即孩子到底是一个有自己的想法、独立的人,还是父母的附属品。西方社会一向认为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因而父母比较尊重孩子,相较而言,蔡美儿的做法就让人觉得她非常严厉、非常残忍。而中国父母喜欢一切都帮孩子规划好,甚至想安排好孩子的一生,即使做得过头,也是为了孩子好,所谓“棍棒之下出孝子”。

  “虎妈”其实就是美国人心目当中典型的“中国妈妈”形象——对孩子凶巴巴的,逼他们学钢琴、学小提琴,不让孩子参加课外活动,喜欢攀比等。在美国孩子的心目中,“中国妈妈”是一个贬义词,并且已经脸谱化。在华人社区里,这种“中国妈妈”比比皆是。她们管教下的华裔儿童大都学习成绩出色,但在认知和心智成长方面都较西方儿童慢。自“虎妈”事件以来,“中国妈妈”更有被“妖魔化”的迹象。

  1月14日,蔡美儿在《华尔街日报》评论版上答复读者:关于教育子女,有多少家庭就有多少答案。我这种教育方式如果运用得当,绝对可以成功。其实,对于成功与否,东西方的评判标准也有很大不同。

  赵勇认为,中式教育的一大弊病,是简单地把成绩作为判断教育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这也是美国社会和舆论不认同“虎妈”作风的一个因素。西方人认为教育的价值,或者说一个人存在的价值,不能以单一的标准来评判,而蔡美儿判断孩子成功的标准是非常单一的,比如拿好成绩、弹好钢琴等,个人的幸福感并没有包括在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育心理学教授吉姆·斯蒂格勒(Jim Stigler)说,蔡美儿那种极端的教育方法就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拿到金牌,在没拿到金牌前绝不能停止努力。而美国的教育方法则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好任何事。所以我们的方法是,要对孩子友善一点,帮助他们找到符合其自身条件的发展道路。

  恐惧弥漫:害怕输给中国

  《时代》杂志指出,虎妈在美国引起如此大的争议以及讨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美国人的恐惧。安妮·墨菲·保罗(Annie Murphy Paul)写道,蔡美儿所宣扬的那种传统的“中国教育子女的方法”,深深地触及了全体美国人的痛处:我们对美国在与中国及其他崛起的国家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感到焦虑,我们担心美国的孩子没有做好准备,无法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生存。

  2010年12月,经合组织(CECD)公布2009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评结果,首次参加此次测评的上海学生一举拿下三项冠军,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紧随(其中两个是华人社会)。而美国学生仅排名第二十六。《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文称,多数美国人对此都大吃一惊。美国前教育部长查斯特·菲恩(Chester Finn)云,中国学生取得这样的佳绩,就如同63年前苏联造出第一颗人造卫星一样重大。“美国人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在教育方面必将超越美国。如果美国不面对这种调整,那么将持续落后。”

  为此,《纽约时报》资深记者及专栏作家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Nicholas Kristof)近日在该报撰文称:对美国的战略挑战并非中国的隐形战机,而是中国公众改进教育体系的决心,以及向外部世界学习的激情。在他所到过的中国南方一个非常贫穷的小村庄,这里的农家子弟的数学水平,都比纽约最好的公立学校的孩子要高出好几个等级,可见中国的数学教育达到了一个多么高的水平。他认为儒学思想对教育的重视已深深地浸润于中华文化,由此才衍生了中国学校体系的最伟大的力量。

  1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时4次提及中国。“一些国家,比如中国和印度……他们开始尽早着手对孩子进行教育,并延长教育时间,更注重数学和科学”。此前他屡屡在演讲中谈到“中国、印度等国在教育领域的表现胜过美国“,以唤起美国人更加重视教育,提醒他们思考“如何与中国等国家竞争”。

  “蔡美儿这样一本对中国式教育方法如此自信的书激起了一种范围更广的文化忧虑,那就是,人们担心美国的下一代不会像中国孩子们那样成功。”美国之音如是说。不过,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一篇文章这样提醒美国人:把教育方式的比较上升到国与国的高度,完全没有必要。

  海外视点:《虎妈战歌》在德国

  《虎妈战歌》(德文版译为《成功之母》)一书德国也引起反响。据德国之声报道,几份大报纷纷发表书评或专访。

  1月21日的《南德意志报》称:蔡美儿的故事类似于所有奋发向上的移民故事。她的父母和许多美国移民一样,工作到精疲力竭,为让子女受最好的教育。子女感激他们,并成为成功的律师、教授和医生。但到了第三代,即蔡美儿孩子那一代,很多人接受西方自我实现的理念,成为艺术家、活动策划人、媒体工作者,这是蔡美儿想避免的。

  对于《虎妈战歌》所述的中国式严格教育方法,该报认为,它与西方通行的“亲密育儿”模式“截然对立”,但却触动了美国中产阶层父母担心子女不上进的隐忧。“蔡美儿用她的书恰恰击中了这个弱点,即美国伦理中的逻辑裂缝,因为除了理解和亲近之外,也得将教育的武器交给子女,这样才能在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成功立足。”《世界报》报认为,《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的批评“或许最明智”。他断定这位虎妈是个软弱的人。她用练琴等方法将其女儿屏蔽起来,远离困难的、真正的生活。

  《新苏黎世报》称:“在全球霸主地位的争夺中,中国和西方平起平坐。这个角力早就涉及了社会制度。目前,资源之争似乎尤其激烈地在教育领域迅速展开。对于精英大学耶鲁的华裔法学女教授的新书,西方上周的愤怒反应就是其表现。”(翟华)

  广角镜:中国“虎妈”开始反思

  《虎妈战歌》这本书目前已有中文版(译名为《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中信出版社)。在中国社会,这样的教育方法没人感到大惊小怪。

  最近,南京鼓楼区某小学一位五年级学生在网上发布的一首题为《妈妈,我压力好大》的诗歌,就引起许多家长的辛酸及共鸣。诗中写道:“妈妈,我的压力好大/一分一秒一嘀嗒/外面的鸟儿早已飞回家……/我在家/不是摆弄芭比娃娃/也不是上游戏网站4388/而是拿起笔在奥数题上比比画画/啊,压力好大……/什么时候我能给自己放一个假/一株草和一朵花/我都希望去探索它/啊,压力好大/我真希望和小伙伴玩娃娃家……/妈妈……给我放个假,好吗……”

  据说孩子的妈妈读了这首诗大为触动。她说,自己本来不想这样逼孩子,但在现在的社会评价机制下,到了三四年级就顶不住了,就开始搞奥数,开始上培训班。也是用心良苦吧,想让孩子的出路更好一些。她现在已经不想再做“虎妈”了。今年寒假决定不给孩子报任何辅导班,就给孩子“放个假“,让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事实上,更多的中国妈妈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汲取西方的教育理念。美国《新闻周刊》刊登的一篇题为《来自中国的“虎妈”反调》(The Chinese Mom Backlash)的文章称,西方针对“虎妈”蔡美儿的争议都忽略了一点:中国的妈妈们,都不再用过去的方式培养子女了——她们正在学习美国。北京公务员郭晶(音译)说,“我可不像蔡美儿,我不会给孩子施加压力。我希望孩子将来能有自己的爱好,能力得到发展。但我不会为他们做决定。”她深信自己的孩子需要接受更多中国教育传统以外的东西,因此将孩子送入一家国际学校。在那里,孩子可以在一个相对轻松的课堂环境里,同时学习英语和汉语。文章说,在这个“虎妈”盘踞的国度,中国妈妈们更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哈佛去,在她们看来,东西方的结合是成功的关键。


本文关键字:虎妈,中美文化,文化焦虑
编辑: zmnedu
分享到: